商务英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喜报丨我院外语学部英语语言学获批省级 [复制链接]

1#

好·消息

近日,湖北省教育厅印发《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鄂教高函〔〕3号),外语学部《英语语言学》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一流课程)。

团队介绍

团队合照

1、课程负责人简介

冯新艳

冯新艳,武汉城市学院外语学部专职教师,教学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及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发表相关论文数篇。长期担任《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等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主讲教师。主持并参与十多项校内和省级科研项目,主编和参编教材6本。先后获得学院“三育人”标兵,“骨干培育教师”,“优质课堂教师”,“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

2、团队成员简介

刘春丽

刘春丽,副教授,武汉城市学院专职英语教师,曾获省级或国家级教学竞赛奖项,主持或参与院级或省级教研项目,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

何利敏

何利敏,武汉城市学院外语学部专职教师,商务英语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写作教学和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研究,发表相关论文8篇,参编教材、教参5本,并主持和参与相关科研教研项目5项,获省级、国家级教学竞赛4项。

王瑾琼

王瑾琼,武汉城市学院外语学部英语系专职教师,承担多门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讲课程包括《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考研英语》等。参与制作省级精品视频课程一项,院级教研项目多项,其中院级重点项目两项,参编教材多部,包括十二五规划教材一部,发表论文多篇。

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大赛多项并获奖,包括第六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英语专业组)湖北赛区决赛二等奖,参与外语微课制作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五届外语微课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多次获评城市学院“优质课堂”教师。曾作为骨干教师赴美国乔治城大学进修英语教学法。

罗璐

罗璐,讲师。武汉城市学院外语学部专职讲师。主要教学经历:担任《英汉互译》、《商务笔译》、《商务翻译实践》等课程主讲教师。主要从事翻译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参与相关教科研项目。在多项教学竞赛中获奖,并指导学生参加湖北省翻译大赛获奖。

课程目标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应试心态普遍,缺少科学学习的知识和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薄弱。本课程旨在为学生建立语言学理论知识的基本体系,提升其语言素质、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知识目标

区别现代与传统语言学,理解和记忆普通语言学各分支的核心概念,了解语言与社会、文化和语言习得的关系;

了解认知心理语言学中有关学习的基础知识:了解测验效应、合意困难的原理,认识流畅错觉的害处。

能力目标

对简单的语言素材进行语音、形态、语义等方面的分析;

解释部分语言现象,解决语言学习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对学习进行规划、监管、评价和调节

素质目标

建立语言意识、树立文化自信;

建立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意识。

课程特色与创新

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有效改造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

利用智慧教学平台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更高效)解决了传统课堂常见的沉闷、低效、缺乏交流等问题。通过app使用的投票、抢答、讨论、小组任务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活跃,焕发了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运用全程的助学督学落实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建立了有效的评价体系(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助学体系(包括学习方法指导、作业指导、小组任务指导;师生指导、组内互助)和督学体系(包括学习进度提醒、学习效果反馈等),促使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成长型的学习心态,成为终身学习者。

依托现代语言理论,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将课程内容与实际运用有效对接

课程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度高,学生理解困难,课内时间多用于对概念、观点等的分析评价,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如:运用语义学理论分析热点新闻、运用科学步骤寻找某生活问题的解决方案、运用语音学知识掌握发音等)主要在课外以讨论、小组探究等形式完成。学生课外学习投入加大,交流增多,运用理论过程中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

主要包括:

1.课件PPT---助学生获取新知识;

2.题库、作业库、章节测验---助学生巩固知识;

3.微课、TED视频、文章---拓展学生视野,助力深化学习;

4.案例---助学生练思维,践新知。

资源应用充分:每班作业7次,章节测验20次,考试5次,非任务点视频平均观看率达%;课程结束后仍有学生持续使用。

资源受学生肯定:级%的学生认为通过APP发布的作业测验等有助于课程学习。

课前

1.发布问卷、测验等了解学情,对应设计课程、课堂教学。如:通过问卷发现,学生期待自主学习方面的指导,其信息化学习的意识、能力较弱,缺少成长型心智;测验结果显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发布预习任务,同时提供资源和指导,帮助和督促学生为课堂学习做准备。如:布置课外复习大一教材《语音语调》、完成检测作业,为实施翻转课堂铺垫。

课中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案例、探究),采用聚焦问题、理论讲解、讨论分析和总结拓展的步骤,借助“学习通”改造传统课堂,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知识点的学习采用“抢答”、“投票”(小辩论)、“选人”等形式;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有指导和时间限制的“分组任务”强化。

课后

1.利用“学习通”将课堂活动延伸至课后,通过任务和多样化的指导方式,帮助提升学习能力。如:小组任务给出详尽要求、步骤和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完成协作学习;作业提交后系统即时反馈,协助学生评价学习效果;发布指导性通知、个别指导或回复讨论,带领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2.采用不同形式反馈(如:作业结束提醒、学习情况分析、表扬信等),促使学生反思调节学习,追求进步。

3.利用平台分析和交互功能,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教师和课程的评价等,用于不断改进教学。

改革成效

1

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作业完成率达94%,平均成绩达92.24分;9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主学习得到了促进。

2

l提高了学生的课程参与度与满意度。1个班1学期的学习访问量达2万,人均约次;通过问卷、投票、抢答等,师生之间课堂上的平均互动达4-5次,远高于传统课堂的人均1次互动。

3

提高了学习效果。在考试难度不变的情况下,年级平均及格率明显上升,改革前(级)为82.4%,改革第一学期(级)88%,最近一学期(级)达94.75%。

获奖证书

审核

段雨欣樊彦霖

责编

高级记者*兰

素材来源丨外语学部

*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出品

征集

欢迎投稿至: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